溫度的換算
一直覺得用華氏表達溫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...
但是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~
攝氏和華氏的換算,當然我們小時候都有學過,
攝氏=(華氏-32)/1.8
但是,「除以1.8」這個方式,除了對於少數心算天才外,
我想一般人應該還是很難快速地算出來吧?
而我也總是懶得隨時拿著計算機看氣象新聞...
也因此,即使現在已在這邊生活兩年多,
我對於華氏的感受還是很模模糊糊的~
除了知道90度F表示很高溫
或者40度F表示很冷之外
中間的度數對我來說,還是很沒有「臨場感」~
所以,我很好奇到底留學生們在生活中都怎麼「快速地大約換算」呢?
之前有朋友教我使用(華氏-30)/2約等於攝氏的作法,
但有時候差蠻多的....
所以我自己現在目前找到的作法是:
80F以上(夏天),使用(X-25)/2
40-80F之間(春秋天),使用(X-27)/2
40F以下(冬天),使用(X-30)/2
不知道這套「生活換算」系統到底可行性高不高~
有沒有人有不同的作法呢?
5 則留言:
(F-30)/2 再加個1其實就還蠻準的了...
要分季節來換公式這也太累人了吧...
抓個感覺就好啦...
咦?這有那麼難嗎?
如果真的要知道相對的攝氏溫度,
一般氣象報告的網站都會有轉換的功能,
只要按一下,就可以馬上知道結果了啊!
你覺得美國人有幾個知道如何換算溫度的?
來美國,當然是要學懶惰的方式啊!
我是用benchmark的方式來估,
像50F剛好是10度C
70F是21度C
90F是32度C
100F是發燒溫度37度5
也就是以50F=10C為基準,每高華氏10度就加攝氏5.5度,20度就加11度,如果是65F這種,就抓個感覺吧。
總之,不一定要換算啦,就像在紐約住半年後,誰還會換算台幣才消費啊!
(其實我還是會換算,就是美金除以3再把小數點往右移兩位便是台幣啦)
To spy
我知道可以按轉換啊~
但在生活中,我腦中又沒有轉換鍵咩~
主要是溝通的感覺啦,就是當聽到人家說「嗯~今天溫度大概六十度」時,我心裡可以產生一種跟聽到「嗯~今天攝氏14、15度,是春秋天涼爽的溫度」的這種自然反應....
To spc和小治
你們兩位的作法,我覺得都很讚耶!
果然是拋磚引玉^___^
我要學起來 哈哈
不要只顧著換算零度以上的溫度,
像昨天只有9F,用小治的方式就「破表」了!
要再加一條:
10F是-12度C
真是**冷的鬼天氣!
張貼留言